Q1:河图洛书八卦图 是什么

【河图洛书】河图与洛书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两幅神秘图案,历来被认为是河洛文化的滥觞,中华文明的源头,被誉为"宇宙魔方"。相传,上古伏羲氏时,洛阳东北孟津县境内的黄河中浮出龙马,背负"河图",献给伏羲。伏羲依此而演成八卦,后为《周易》来源。又相传,大禹时,洛阳西洛宁县洛河中浮出神龟,背驮"洛书",献给大禹。大禹依此治水成功,遂划天下为九州。又依此定九章大法,治理社会,流传下来收入《尚书》中,名《洪范》。《易·系辞上》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就是指这两件事。河图上,排列成数阵的黑点和白点,蕴藏着无穷的奥秘;洛书上,纵、横、斜三条线上的三个数字,其和皆等于15,十分奇妙。对此,中外学者作了长期的探索研究,认为这是中国先民心灵思维的结晶,是中国古代文明的第一个里程碑。《周易》和《洪范》两书,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在哲学、学、军事学、伦理学、美学、文学诸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作为中国历史文化渊源的河图洛书,功不可没。

Q2:河图洛书与易经八卦之间相联系,真正奥秘在哪里?

从河图洛书的数理可以明白河洛是一体,先后天八卦也是一体。

一、河图十字布两仪,洛书圆形布两仪

1、河图(以十字看)河图以十字来看(除掉中五十),中间横向一行数字为9438(古代书写顺序从右到左),这是阳仪,数字顺序阳始阴终。从河图十字竖向来看,中间一竖数字为2761。这是阴仪,数字顺序阴始阳终。九四相合为太阳,三八相合为少阴,二七相合为少阳,六一相合是太阴。这是四象。

2、洛书(以圆形看)按河图十字一行的数字9438布置在洛书的左侧(按逆时针),这是洛书的阳仪,表示左边阳逆。按河图十字一竖的数字2761布置在洛书的右侧(按顺时针),这是洛书的阴仪,表示右边阴顺.

二、先天八卦的布置规律同洛书一样1、先天八卦按两仪、四象生成的卦数和先天八卦卦序数是不一样的以前文章说的乾始坤终,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只是卦的对应顺序,占卦有用。真正先天卦生成的数叫:乾为父得九,震长男得八,坎中男得七,艮少男得六,坤为母得一,巽长女得二,离中女得三,兑少女得四,

2、先天八卦按阴阳仪横列排法上图横列八卦从右到左,前四个是阳仪:乾兑离震(九四三八),后四个是阴仪:巽坎艮坤(二七六一)。3、先天八卦按圆形布置,阴阳仪位置、数字和洛书布置一样跟洛书一样,把9438逆时针布置在左边阳仪,把2761顺时针布置在右边阴仪,就成了现在的先天八卦图

Q3:“河图”、“洛书”是怎么回事?

“河图”与“洛书”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两幅神秘图案,历来被认为是中华文明的源头,被誉为“宇宙魔方”。这两幅图中蕴含着的奥秘,吸引了无数后人为之研究。但是到目前为止,虽然各有说辞,但是依然没有一个十分确定的让所有人都信服的结果。那么“河图”“洛书”是怎么一回事,其中又包含了怎样的奥妙呢?

相传,上古伏羲氏时,洛阳东北孟津县境内的黄河中浮出龙马,背负“河图”,献给伏羲。伏羲依此而演成八卦,这就是后来《周易》来源。又相传大禹时,洛阳境内洛河中浮出神龟,背驮“洛书”,献给大禹。大禹依此治水成功,遂划天下为九州岛岛,又依此定九章大法,治理社会,流传下来收入《尚书》中,名《洪范》。

《周易·系辞》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就是指这两件事。“河图”上,排列成数阵的黑点和白点,蕴藏着无穷的奥秘;“洛书”上,纵、横、斜三条线上的三个数字,其和皆等于15,十分奇妙。对此,中外学者作了长期的探索研究,认为这是中国先民心灵思维的结晶,是中国古代文明的第一个里程碑。

现在很多人认为“河图”、“洛书”是《易》经的起源。西汉孔安国说:“‘河图’者,伏羲氏王天下,龙马出河,遂则其文,以画八卦;‘洛书’者,禹治水时,神龟负文而列于背,有数至九,禹遂因而第之,以成九类”。西汉古文经学家刘歆亦云:“伏羲氏继天而王,受‘河图’而画之,八卦是也;禹治洪水,锡‘洛书’,法而陈之,九畴是也。‘河图’、‘洛书’相为经纬,八卦九章,相为表里”。

然而事实上,“龙马”、“神龟”从黄河、洛水中驮出来的“神物”只是传说而已,“河图”、“洛书”在历史上有详细的记载,它们其实是周成王七年三月乙卯日周公决定营建洛邑的地图及占卜卜辞。

洛邑地处“天下之中,四方入贡道里均”,《左传》记载“武王克商,迁九鼎于洛邑”,周武王这时候就已有定都洛邑的想法,后周成王继位,也将营建洛邑作为一件大事,与周公、召公进行策划实施。

《尚书·周书·洛诰》中是这样记载的:“召公既相宅,周公往营成周,使来告卜,作《洛诰》。周公拜手稽首曰:‘朕复子明辟,王如弗敢及天基命定命,予乃胤保,大相东土,其基作民明辟。予惟乙卯,朝至于洛师。我卜河朔黎水;我乃卜涧水东,?e水西,惟洛食;我又卜?e水东,亦惟洛食。’?壤矗?酝技跋撞贰!?/p>

根据这些记载,我们可以知道,“河图”是周成王营建洛邑之时,由周公旦实地察看后绘制的洛邑城址及其周围的河水、洛水、伊水、黎水、涧水位置图,故命之曰“河图”。它是洛阳市最早的市区地理图;而周公旦为选定城址卜筮的卜辞,也就是后世所谓的“洛书”。此后不久,就将这“图”、“书”刻之于美玉之上,称之“河图”,是为周室之宝,康王即位时曾被作为国宝陈列。

那为什么《周易·系辞》中有“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这句话呢?在今本《周易·系辞》这样记载,“天生神物,圣人则之。天地变化,圣人效之。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这其实是鼓吹神道占卜之辞,按照行文用语所观,其中的“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与前面文字不是一人所写,明显是后人在前文的基础上增添之句。

到了宋朝,世人围绕“河图洛书真伪、八卦是否据河洛而画”等问题展开了一场论争。

《周易·系辞》提出“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之说,先秦两汉至唐代文献基本持此观点。然河洛图式早已失传,至少唐末已不可见。宋初陈抟以河图、洛书及先天图、太极图传世,于是引起肯定派与疑古派的论争。

这两派均坚信“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而画卦”。所不同的是,疑古派则视“河图洛书”为怪妄,并大肆攻击。其先驱为北宋欧阳修,其《易童子问》否定伏羲授河图画八卦,认为“河图”不在《易》之前。清朝黄宗羲《易学象数论》、黄宗炎《图书辨惑》亦认为“河图洛书”之说,实由道家而来,与《易》经无关。

与此同时,肯定派则极力崇尚河图洛书,不仅反驳疑古派言论,而且在河图洛书研究、破释方面取得不少成果。王安石、苏轼等人均不赞成欧阳修的观点。到了清代,解析河图洛书的着作甚多,李光地《周易折中》、胡煦《周易函书》、江永《河洛精蕴》均为上乘之作。

民国至解放后,两派斗争依然持续不断。近代疑古派则以顾颉刚为代表,在其《三皇考河图洛书的倒坠》中彻底否定河图洛书。一九七七年春,在安徽阜阳县双古堆发掘的西汉汝阴侯墓出土文物中,发现“太乙九宫占盘”,其图式与洛书完全相符,说明宋人图书,绝非臆造。

到现在一般认为“洛书”至迟于西汉初年已经存在,然对“河图”的来源及“河图洛书”与《周易》谁先谁后等问题仍有争议。

Q4:河图洛书是什么 中国古代文明图案河图

“河图”、 “洛书”是华夏文化的源头。《易·系辞上》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这个圣人就是人类文化始祖伏羲。传说伏羲氏时,有龙马从黄河出现,背负“河图”;有神龟从洛水出现,背负“洛书”。伏羲根据这种“图”、“书”画成八卦,后来周文王又依据伏羲八卦研究成文王八卦和六十四卦,并分别写了卦辞。

河图与洛书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两幅神秘图案,历来被认为是河洛文化的滥觞。

年11月11日,河图洛书传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河图”、“洛书”最初的形状是什么样子?随着世纪的流转,今天人们已经难以寻觅其真相了,但从一些史籍残留记载看,它的慧根是很古远的。在人类初始时期,圣人依据自然物象的一些特征,模仿刻在龟背和兽骨上,以作为经验对人们的生存起到一种警示作用。因为它是经验所积聚,所以往往比较灵验,一定程度上能使人们逢凶化吉,后来逐渐被人们视为神灵祥瑞之物。我们从已出土的商代大量的甲骨文多刻在龟背和兽骨之上,内容又多为占卜之辞可以得到印证。中国远祖先民对龟和龙都很崇拜,在流传下来的远古神话和先秦典籍中,多见记载。如《庄子·逍遥游》就写到:“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这里的“冥灵”多数学者都认为是指神龟。在《庄子》一书中不止一次提到神龟,而且也多和长寿、吉祥有关。神龟和龙马以及蛇、鹿、熊、罴、貔、貅、貙、虎,还有一些飞鸟,如燕子等,可能都是早期不同部落先民的图腾崇拜,是不同部落民族的徽标。司马迁在其著作《史记·五帝本纪》中有一段记载:“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猿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貙、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这是中国历史上炎帝和黄帝在阪泉开展争夺中原的一场大战,战争打得很激烈也很残酷,《新书·益壤》称当时的战场是“流血漂杵”,虽有夸大之处,但可以说明当时这场战争进行的确实很激烈。在这场战争中,黄帝居然能驱使熊、罴等猛兽参加战斗,为这次战争增添了神奇的色彩。这些猛兽实际就是当时一些部落的图腾崇拜,不同的部落以各自鲜明的族标跟随着黄帝参加战斗。阪泉之战以黄帝的胜利而告终,它导致了炎、黄两大部族的融合,华夏民族由此而正式形成,并发展成为中华民族的主要成分。而黄帝族则是以龙为族标的部落。所以,后来龙就成了中华民族的象征。“阪泉之战”的神话实际是对当时炎、黄两个部落大战历史事件的记录和解释。

二、“河图洛书”图式反映出中国人对数字的崇拜和时空观念

数字是人类最初从动物界分离出来而成为人的重要标志之一。数字的出现使人类意识到自己的智慧和聪明,并为进一步开发智慧奠定了基础。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思想家菲洛劳斯曾说过一段著名的话:“庞大、万能和完美无缺是数字的力量所在,它是人类生活的开始和主宰者,是一切事物的参与者。没有数字,一切都是混乱和黑暗的。”因此,远古时期的人类一开始就非常崇拜数字,这是世界上各个民族在文化启蒙之初的共同特征。中国古代先民对数字的崇拜具有丰富的文化内容,在这个问题上可以说表现了远古时期的先民所具有的天文、地理、人伦、哲学、艺术、原始、日常生活等方方面面的知识。我们从宋人对上古图书“河图洛书”的图式理解,便不难理解这一点。

中国古代先民的数字崇拜,主要表现在对一至十这十个基本数字的崇拜,以及对十以后的由基本数字生发出来的一些数字的崇拜。十以后的某些数字如由二、二、三相乘产生的十二,由二、三、四相乘产生的二十四,四七产生的二十八,六六产生的三十六,七七产生的四十九,八八产生的六十四,九九产生的八十一,由十产生的百、千、万等。在古代中国人的文化观念中,一至十这十个基本数字都不单是数学意义的数字,它们还具有美学意义、祥瑞意义、世界观及宇宙观意义等,每个基本数字都是完美数、吉利数、理想数、大智慧数,细说起来都含义无穷。

三、 “河图”、“洛书”与八卦之起源

千百年来,人们总是把“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以及《周易》联系在一起,朱熹更是把河图洛书置于易学著作卷首,大加推崇。中国古代的学者大多认为是伏羲受河图启发而创立八卦,《周易》又源于伏羲的八卦。那么八卦又是怎么回事呢?

从今天看,八卦不过是一些长线和短线组成的占卜符号,那么,是谁最早发明了这些符号?史书多称伏羲发明了八卦。关于伏羲制作八卦,《易经·系辞下》有较为详细地记载:“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盖取诸离。” 在那个天地洪荒的时期,伏羲常常站在黄河边的坡地上,凝神观看黄河和洛水交汇处形成的激流漩涡,河出图,洛出书,天上的彩霞,地上的黄土,都能引发他的思考,天为什么是蓝的,地又为什么是黄的,天、地和人、花草、虫鱼又是什么关系?经过长时间的思索,他用12条长线和24条短线进行排列组合,构成8种图形,这些用长短不同的线条构成的图案,就是八卦。伏羲氏又结绳制作网罗,用于和狩猎。这大概是从《离》善于附着像中得到了启示。汉代学者刘歆在《汉书·五行志》中亦称:“伏羲氏继天而王,受河图,则而图之,八卦是也。” 汉代学者多宗从刘歆之说,认为伏羲创立八卦是受了河图洛书的启发。如孔颖达著《周易正义》称“伏羲得《河图》,复须仰观俯察,以相参正,然后画卦。” [4]宋代大儒朱熹不仅认为河图洛书是河洛龟龙所献,圣人所画,是《周易》之源头,而且把河图洛书的图式置于卷首。元代学者王申子在《大易缉说》也说:“伏羲之易本于河图,河图中宫天五地十,太极也。”至少自汉代以下多数学者都认可河图是早在伏羲时代之前就已经存在了,圣人依此创立八卦。于是,人们便把河图洛书与八卦、八卦与《周易》紧密连系在一起。为什么呢?这主要是因为八卦源于河图洛书。

相传,上古伏羲氏时,洛阳东北孟津县境内的黄河中浮出龙马,背负"河图",献给伏羲。伏羲依此而演成八卦,后为《周易》来源。

又相传,大禹时,洛阳西洛宁县洛河中浮出神龟,背驮"洛书",献给大禹。大禹依此治水成功,遂划天下为九州。又依此定九章大法,治理社会,流传下来收入《尚书》中,名《洪范》。《易·系辞上》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就是指这两件事。

河图洛书所表达的是一种数学思想。只要细加分析便知,数字性和对称性是“图书”最直接、最基本的特点,“和”或“差”的数理关系则是它的基本内涵。完全可以用数学方法证明或推导出河图、洛书,并证明河图与洛书同出一源。还可以发现,河图、洛书与算盘”和“万字符”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联系。

河图、洛书是以黑点或白点为基本要素,以一定方式构成若干不同组合,并整体上排列成矩阵的两幅图式

Q5:八卦图上的符号各代表什么

八卦图
THE EIGHT DIAGRAMS
它是中国古代儒家论述万物变化的重要经典--《周易》中用的八种基本图形,亦称八卦,用“-”和“--”符号组成。名称是:
乾、
坤、
震、
巽、
坎、
离、
艮、
兑。
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自然现象,以推测自然和社会的变化。认为阴、阳两种的相互作用是产生万物的根源,乾、坤两卦则在“八卦”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太极和八卦组合成了太极八卦图,它又为以后的道教所利用。道家认为,太极八卦意为神通广大,镇慑邪恶。
科学太极八卦图与技能互相转化原理
科学太极八卦图,描绘了《易经》阴阳理论中阴阳交感生万物的道理;质能互相转化原理阐述了能量平衡创生物质的原理。二者经过比照辉映确是惊人的契合乃至完全一致,也充分证明了同是真理必然产生殊途同归的结果。在这里,将《易经》中的阴阳两仪与质能转化原理中的基本高低能位相比较,可以这样认为:阴仪即是基本低能位,阳仪即是基本高能位,二者通称为一个阶能位。单一阴仪和阳仪的结合形式是少阳与少阴,也就是单个的基本高低能位只能构成基本能量系统,平衡后创生了基本物质粒子--质量子。因平衡旋向有正反,导致质量子有两种形式,就是极性不同的正反质量子,如若视少阳为正质量子,少阴就是反质量子,它们是最简单的第一层次物质,称谓一重物质。假若宇宙间只有一阶能位和一重物质,那么宇宙的具体模式将是少阴和少阳构成的两仪整体结构,上下为少阳,右左为少阴。
阴仪和阳仪的二重结合有四种形式,即《易经》中的四象。老阴和老阳不是物质是二阶能位,少阴和少阳是一重物质。四象整体是二阶能位一重物质的混合系统,平衡后创生了第二层次物质系统,称谓二重物质系统。假若宇宙只有二重物质所构成,宇宙的具体模式图象将是四象的整体结构图示。
阴仪和阳仪的三重结合有八种形式,即《易经》中的八卦,八卦的整体图示如前所描绘的科学八卦图5所示。其中的乾和坤分别是三阶高低能位,其余六卦是具有三阶能位一重物质的离子态物质,兑、离、巽是三种形式的三阶一重阳离子,震、坎、艮是三阶一重阴离子,其中兑与巽都是阳离子,震与艮都是阴离子,但它们的爻位不同互为同性反向的离子。八个卦对称比较,乾和坤不是物质是两种异性无形的三阶能位,兑与艮,震与巽,离与坎都是异性反向的等离子。八卦的整体是十二块阴和十二块阳的三重结合,构成了三阶能量系统,平衡后创生了第三层次物质系统,称谓三重物质系统,如若构成宇宙,其具体模式将如科学八卦图所示。当然,十六卦、三十二卦、六十四卦等等,都可以与质能互相转化原理一一对应,并且高层次物质系统是低层次物质系统经过高层次能位作用达到平衡而创生。例如太阳系就是太阳本身与行星系统之间的能位差构成了太阳系级的能量系统,它们的高低能位互相作用达到平衡创生了太阳系物质系统。
从两仪、四象到八卦,其中的阴仪、阳仪、老阴、老阳、乾、坤都是不同阶次的高低能位,分别可以构成由低阶到高阶的能量系统;少阴、少阳、整体两仪、整体四象、整体八卦是由简至繁的物质系统;兑、离、震、巽、坎、艮都是能量和物质相混合的阴阳离子态所构成。科学太极八卦图,图示了质能互相转化原理,可以概括神秘玄奥的大自然发展莼�淖芊ㄔ蚝妥芄媛桑�亲匀皇澜缤蚴峦蛭锏淖芡计住?br> 前边引言中提到,现代科学宏观理论和微观理论还未完全整合和统一,因此近年来不少学者都在探讨大统一论、大统一力,大统一模型,以此求得适合两者的统一答案,但时至今日还没有最终的理想结果。笔者认为易经阴阳理论与质能转化原理的融合体现了上述问题的统一性。
质能互相转化原理中,能量平衡创生物质、物质失衡转化为能量,这是《易经》中无极生太极、太极还无极的过程。特别是各阶能量系统的平衡,创生了质量子到宇宙的所有系列的物质系统,这一过程密切符合了太极生万物的道理。这种创生物质的阴阳论和能量平衡论,是创生微观至宏观所有物质的大统一论。两种理论的结合更加完善了这一理论。
在科学太极八卦图中,将阴仪视为基本低能位、阳仪视为基本高能位,因此阴阳鱼描绘了能量平衡创生万事万物的总法则,八卦象则描绘了,能量平衡创生物质的具体结构的总规律,所以科学太极八卦图是描绘微观至宏观所有物质创生的大统一模型。
关于四种基本力,电磁力、弱作用力、强作用力和万有引力。这四种力在科学太极八卦图中的具体表现是:除乾坤之外其余六卦中都有一阴一阳组成的少阴或少阳。少阴或少阳都是单一的基本高低能位间的平衡力结合而成,这种基本平衡力,因平衡方向有正反,故而有极性,所以它是有极性的电磁力。八卦图相邻卦之间如乾兑、兑震、坎坤、坤艮、艮巽、离乾六对卦间都有单一的阴阳结合力,这个力是构成同一物质相邻离子间的平衡力,因平衡范围小,作用力度不大,应是弱作用力。弱作用力与电磁力都是单纯的阴阳之间或者说基本高低能位之间的基本结合力,故性质相同,现代科学也已证明二者是统一的电弱作用力。八卦象中对称卦间,如乾坤、兑艮、震巽、坎离四对卦之间,还有四阴卦与四阳卦之间,四阴仪卦与四阳仪卦之间,都是互有阴阳全部对应紧密结合的合力,或者说是构成物质正反离子间互有的全部基本高低能位平衡的合力。这个力平衡范围较大,因是全部基本力的合力,力度强大应是强作用力。强作用力因是离子间互有阴阳的合力,故不显示极性。另外两仪整体物质之间,四象整体物质之间,八卦整体物质之间,还有两仪、四象、八卦各层次物质之间都互有阴阳的结合力,这种自成系统相互独立的所有物质间基本高低能位平衡的合力应是万有引力。这个力的作用强度和作用范围随着物质增多而增大,又是物质间互有阴阳结合的合力,故而是长程的无极性的力。
以上四种基本力虽然形式不同,但都是高低能位的平衡力,或者说是阴阳结合力,因此四种基本力的统一力应是高低能位的平衡力,归根结底是不同形式的基本高低能位相互作用的平衡力。
当然,阴阳理论和质能互相转化原理还可以解释更多的科学难题以及现代科学无法解释的不明现象,例如测不准原理为什么是自然法则;光速在物质世界中为什么不可超越;黑洞是什么;何为时空;宇宙的有限与无限等难题。还有人体特异功能、气功、飞碟等不明现象。但由于篇幅所限也不是本文涉及及范围,故不在此赘述。
“太极”是由红黄蓝三种基本粒子组成的统一场,是万物所从一而出的“众妙之门”,是终极的宇宙本源。虽内涵阴阳能量子,但总的本体、本质、本理是“○”。为了表示其“○”中涵阴阳正负能量,亦用“○”表示“○”,谓之“无极而太极”。
“八卦”是由红黄蓝粒子组成的太阳光子(即红、橙、黄、绿、蓝、靛、紫、绀八色光子),太阳光是八卦光。八卦光是组成电子、质子、中子、原子、分子、天体、人体的直接能量子。由八卦光组成的宇宙万物皆分八卦。八卦光是八卦能量子。八卦能量和宇宙万物通过E=mc2 公式互相转代。
太极生八卦,八卦归太极。宇宙就是这样一个物质化、生命化、阴阳化、辩证化是太极八卦图。
八色光子是太极八卦图,由此组成的电子、原子、天体、人体是太极八卦图。男女是太极八卦图,人体之左右两半是太极八卦图,地球之东西两半球和人体之左右两半一样,是一个典型而美丽的太极八卦图。
男女的生理、心理、功能是相反的、互补的,地球东西两半球的人类,其生理、心理、功能及由此产生的棈神文化亦是相反的、互补的。二者如同人的两半身、两半脑一样,相反相成,缺一不可。
现代科学是西方科学。西方科学和东方文化一样,都是局部的、地区性的、片面的、狭隘的、残缺不全的半球文化,二者皆未包括对方,都不是包罗东西古今全部文化要素的地球文化、世界文化。

八卦洛河图易经,易经八卦对照图

Q6:易经八卦方位图

现在一般都用的是后天八卦了,就给你张后天八卦图吧。注意八卦图和我们平时的地图是不一样的,八卦图是上南下北,左东右西。